技术知识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知识
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踏上新征程
发布时间 : 2023-10-17 02:58:46 标签 : 技术知识 访问量 : 1

  2018年春,重组后的司法部全新亮相。又是一年3月,重组后的司法部丰采卓然。

  司法行政机构改革高歌猛进——“人员大团结、人心大融合、事业大发展”落地生根;

  “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布局频传捷报——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蹄疾步稳,行政立法工作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刑事执行体制日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覆盖。

  2019年3月21日,是重组后的司法部周岁“生日”。这天,《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司法部机关,感受重组后的司法部践行新使命、履行新职能的崭新气象。

  重组后,司法部成为一个不仅要承担中央依法治国办相应工作职能,同时还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的新部门。

  重组后的司法部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大家的工作状态如何?3月21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6个业务局一探究竟。

  3月21日,《法制日报》记者进入司法部立法四局会场时,会议慢慢的开始,讨论正热烈。

  这是一场备案审查工作专题会。专题会上,立法四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近期审查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讨论交流。

  “开展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备案审查,是坚定维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的重要方式。”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和记者说,“立法四局备案审查数量较大。在备案审查过程中,我们从始至终坚持做到三点:一是突出审查重点。始终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审查重点,努力以立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依法从严审查。对照有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认真查找地方立法、部门立法中与上位法不一致的问题,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权威和尊严。三是考虑地方实际。既严格依法把好关口,防止出现‘立法放水’;又坚持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地真实的情况的差别,鼓励地方发挥立法智慧解决当地问题。”

  除了备案审查工作外,立法四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具体包括自然资源、林业草原、海洋、国家公园管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邮政、水利、农业农村、扶贫、气象、粮食物资储备、能源、供销合作、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的立法及相关工作。司法部重组一年来,立法四局从始至终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审查工作。

  在这一年里,推动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黄祎和记者说,“丰收节是经党中央研究决定设立的重大节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办件过程中,立法四局会同农业农村部的同志,对我国节日设立情况、其他几个国家地区农业节日设立情况、丰收节设立时间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为节日设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数据支撑。2018年9月23日,首个丰收节到来之际,习代表党中央亲致祝贺”。

  在这一年里,完成了土地管理法修改审查工作。黄祎和记者说,“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司法部领导坚强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立法四局顺利完成了立法审查任务,针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主体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设计制度,及时将依法经过试点、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的制度创新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201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此件。”

  在这一年里,完成了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法修改审查任务。黄祎和记者说,“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工作。现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治理法是1995年制定的。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认为该法中的一些制度难以适应当前固态废料污染防治新形势的需要,建议尽快启动修订工作。按照新一任司法部党组和领导班子的要求,立法四局会同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倒排时间表,创新工作程序,系统梳理真实的情况,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开展实地调研,与有关部门深入细致沟通协调,顺利完成了立法审查任务。”

  最后,立法四局全体同志表示,在新一任司法部党组和领导班子领导下,立法四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习在今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立法,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图为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姜爱东在办公的地方接受记者正常采访。 法制日报记者李光印摄

  “请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同志按照督查要求,汇报工作情况。”3月21日上午9时30分,司法部指挥中心内,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副局长刘晔、社区矫正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工作人员陈宇和钟蕾开始通过远程视频,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矫正中心进行督查。

  “各位领导好,今天在社区矫正中心接受督查的有:滨海新区司法局副局长王勇、滨海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处工作人员傅长荣,请指示!”通过视频连线,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矫正中心实时进行汇报。

  刘晔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通过全国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来进行视频督查,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区矫正工作决策部署,逐步加强对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

  按照督查要求,屏幕另一头的王勇开始做汇报。他介绍了社区矫正中心的人员配备、功能区划、工作流程,汇报了安全监管、规范执法、信息化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随后,督察组通过监控视频,抽查了滨海新区社区矫正中心、监管指挥中心、港西司法所等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视频画面的切换,全面展示了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入矫宣告、教育学习、训诫谈话、社区服务等工作情况。

  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报到时进行人脸识别和身份证信息比对,36名社区服刑人员在港西司法所接受集中教育……所有情况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抽查结束后,刘晔现场进行点评,认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司法局规范执法,严格监管,科学矫正,探索创新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听到此处,天津方面倍受鼓舞,并表示,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对部局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坚守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视频督查活动结束后,社区矫正管理局马不停蹄地召开了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形势研判会议,大家在局长姜爱东的带领下,对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充分研讨。

  记者注意到,会议现场讨论十分热烈,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姜爱东多次“插话”,对大家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及时回应。

  姜爱东和记者说,过去一年,社区矫正管理局在司法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安全观,切实做好新时代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地社区矫正机构严格执法,积极开展安全督查活动,积极落实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措施。全年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4.7万人,解除矫正54.9万人,目前在册70万人,在矫期间再犯罪率保持在0.2%左右的较低水平。积极地推进全国“智慧矫正”建设,建设完成部级和32个省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部、省、市、县、乡五级贯通。创新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努力实现数据共享化、监管智能化、互联移动化、指挥可视化。

  “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将继续不辱使命、砥砺前行,筑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坚固防线。”姜爱东说。

  图为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工作人员在接待窗口耐心接待行政复议申请人。 法制日报记者王建军摄

  大门向北敞开着,像是随时准备拥抱那些寻求“最高政府法律机关”复议的老百姓。

  老李就是一位相信“这里”能帮助他解决“拖了5年之久”问题的人。因为家里的土地被征后的赔偿款不合意,他风尘仆仆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赶来。

  接待人员贾雅迪亲和力很强,柔声细语中透着有理有据。看过老李的材料后,她发现老李告错了,解释了几次,老李还是不太明白,贾雅迪便拿来一张纸,把老李的问题列了一张关系图,详细讲给他听。

  这边老李的事还在说着,又有两个人推门进来,她们一个是从江西来,一个是从湖南来,各有各的问题要求助司法部。

  “司法部重新组建后,复议的数量更多、质量也更高了。”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局长陈富智说,这一年来直接接待复议申请人3316人次,共审结各类案件3227件,涉及行政复议申请人近万人。

  在审结的案件中,国务院行政复议案件2777件,直接纠错率达17.4%,部机关行政复议案件298件,直接纠错率达12.4%。行政复议与应诉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效果,树立了国务院和司法部严格依法行政、敢于“刀刃向内”的积极形象,逐渐增强了行政复议的公信力。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陈富智所说的“昂扬向上的奋斗者姿态”。据他介绍,国务院行政复议案件涉及土地征收、食药品审批、金融监督管理、环境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很多案件带有群体性,有的案件涉案金额较大、专业性很强。为保证办案质量,我们先后派出近40个工作组赴20多个省区市和国务院部门实地核查证据,严把事实认定关;通过局务会讨论等方式集体研究疑难问题,严把法律适用关;一旦吃准违法问题,不留情面,坚决纠错。”

  这一年,还有很多在“更高目标”“更坚定信念”之下的一系列大动作:摸清底数、凝聚共识,快速推进复议体制改革。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在对各地开展复议体制改革试点情况做全面总结评估并全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充分发挥制度功能,全面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一年来,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在个案纠错的同时,将关口前移,对办案发现的违法共性问题,通过制发意见书、约谈等形式责令整改。共下发复议意见书40多份,约谈20多次,促成有关地方政府和国务院部门全面规范征地各环节、集中清理与上位法“打架”或不符合改革方向的规范性文件。

  以推广行政复议工作平台为抓手,大力加强复议信息化建设。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按照“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要求,会同信息中心率先开发完成全国复议工作平台,整合了案件在线办理、数据分析研判等七个模块,最大限度拓展行政复议功能。

  拓展复议宣传渠道,努力打造“复议为民”的名片。为了让群众更多了解复议、信赖复议、选择通过复议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司法部行政复议与应诉局积极采取多种方式讲好复议故事。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年的变化让他们振奋。在看到“复议发挥的作用更大了”的同时,行政复议与应诉局三处的年轻人韦巍还觉得视野更开阔了,“对个人的发展而言,这样的平台自然是更宽阔了”。

  图为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在北京建国门地铁站内接受记者正常采访。 法制日报记者王建军摄

  “现在看到的就是北京市开通的‘宪法宣传地铁列车’。”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指着正在进站的列车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18年,按照中央部署,中宣部、中组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宪法宣传对公共场所和基层的广泛覆盖,使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使宪法精神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确指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落点实、效果好。这是对去年以来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充分肯定。”

  记者注意到“宪法宣传地铁列车”车身外包装以红、蓝为基色,凸显“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中部镶入法治、和谐、开放、创新等元素,映射出在宪法、法治的蓝天下建设美好生活的蓝图。车身内包装主要是以彰显宪法文本和宪法精神为主,让广大市民在感触宪法的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据地铁工作人员介绍,“宪法宣传地铁列车”设置在日均人流量达100万人次的地铁一号线次以上,慢慢的变成了流动的宪法宣传阵地,是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王晓光和记者说,2018年以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有关部门在人民大会堂举办3场高规格的宪法学习宣传报告会。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组织并且开展了首个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据统计,“宪法宣传周”前后,全国各地各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66.2万场次,现场参加总人数达2.23亿人次。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王晓光说,“在新组建的司法部党组坚强领导下,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为第一个任务,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

  2018年,全国普法办印发了第一批《中央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命名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8个单位为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表彰了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新媒体普法工作也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2018年,“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超过1.2亿人次,10万+文章120篇,总粉丝数突破500万,位居全国政务新媒体排行榜(新榜)前十名、政法新媒体排行榜第一名,成为政法新媒体和普法宣传的知名品牌。

  “一年来,我们努力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谁执法谁普法’格局初步形成,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向基层延伸,普法宣传形式不停地改进革新。下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王晓光说。

  图为3月21日下午,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司法部重组一年来的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 法制日报记者王建军摄

  3月21日17时,司法部二层报告厅内掌声热烈。听完今天的人民调解大讲堂,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调解处处长白杰说:“人民调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每调成一件纠纷,就赢得一次民心,这后面连着的是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宁。”

  回到办公室,白杰拿出一份去年的成绩单: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75万个、人民调解员350万人,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53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这一组数字背后,是广大人民调解员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听《法制日报》记者说想了解基层人民调解员的故事,调解处副处长熊飞向记者介绍了前不久他在蹲点调研期间遇到的一起医疗纠纷。

  王女士到医院看病,在手术过程中突发抽搐,医方急请相关科室会诊,但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知道后情绪非常激动,她的丈夫带领20多名亲属到医院讨说法,并将尸体停放在抢救室。听到这一条消息,调解员立马赶到现场进行疏导,耐心做家属工作。一直劝说到深夜,死者家属情绪才稳定下来,同意全部撤出医院,由调解员调解这起纠纷。第二天,调解员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医患双方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在调解前,调解员首先向医患双方讲解了相关法律和法规,引导医患双方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随后,调解员听取了医患双方的意见,查阅病例资料,仔细地了解诊疗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解方案。最终,在调解员的努力下,一起因患者死亡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得以圆满化解。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司法所处处长胡玉清介绍说,目前,全国共有司法所40465个,专兼职工作人员12.6万人,基本实现对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这些司法所就像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末梢神经’,为老百姓提供最快速、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守护着一方平安。我们将逐步加强司法所各方面建设,逐步的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让党委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努力在新时代展示司法所的新作为、新担当。”对于未来,胡玉清充满期许。

  过去的一年,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积极地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指导各地按照人民陪审员法和《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选任人民陪审员,加强对人民监督员的管理,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履行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职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图为3月21日,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与智能法律机器人“小法”互动。 法制日报记者李光印摄

  3月21日上午不到8点,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规划发展处副调研员姜琳就坐在电脑旁,开始忙碌着。

  姜琳的办公室不大,但干的却是“大”事:“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法律服务,逐步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91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9380个,覆盖率分别为99.97%和96.79%,65万个村(居)配备了法律顾问,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这些数字姜琳记在脑子里,没有翻材料脱口而出。姜琳接着说:“如今,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要仲裁,都能轻松实现‘网上办’‘指尖办’。群众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均可免费获得法律服务。”

  走进隔壁一间办公室,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法律援助工作处干部胡琦兴冲冲地向记者介绍起智能机器人“小法”:“现在很多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法援中心的便民窗口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要准备哪些申请材料?简单的法律问题、办事流程,机器人‘小法’都能够解答。”

  据了解,目前全国3300多个人民法院、2500多个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了值班律师。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已经写入去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创新,对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难、慢、繁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从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改起,全面清理不合理的证明要求,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公证工作处处长王勇介绍说。

  王勇和记者说,2018年,各地公证机构已普遍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再造流程,最大限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如果说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是为群众减负,那么司法鉴别判定管理工作则是在自我加压。

  “环境事关民生,但很多案子鉴定委托难。去年,我们下大力气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坚持高资质、高水平原则,加快准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111家、司法鉴定人2135名,基本实现省域全覆盖。”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司法鉴定工作处副调研员党凌云说,如今环损鉴定机构少、分布不均的状况得到一定效果改善。

  为解决鉴定费用高等问题,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收费指导性目录,与最高检等有关部门一同研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中不预交司法鉴定费,待法院判决后由败诉方承担的收费管理制度。

  一组数据引起《法制日报》记者的注意:2018年,全国255家仲裁委员会共处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4万余件,比2017年增长127%。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工作处处长石海给出了答案:“慢慢的变多的人愿意选择仲裁解决纠纷。2018年,一些仲裁机构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要,运用网上仲裁方式处理案件35万余件。仲裁在服务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逐渐重要的作用。”

  采访时间虽短,但记者深深感受到,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全体人员都在不停地奔跑。

电话
消息
二维码
分享